<address id="1vrtz"></address>
<address id="1vrtz"><nobr id="1vrtz"><meter id="1vrtz"></meter></nobr></address>

<noframes id="1vrtz">
<noframes id="1vrtz"><form id="1vrtz"><th id="1vrtz"></th></form>

<address id="1vrtz"></address>

        北京倡信律師事務所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
        咨詢熱線15210796290
        當前所在位置 : 首頁 > 經典案例

        成年子女撫養費之爭:法律邊界與溫情考量

        當婚姻關系走向終結,子女撫養問題便成為無法回避的焦點。通常,通過雙方協商或法院判決,一方承擔起直接照顧子女生活起居的責任,另一方則以支付撫養費的方式履行經濟支持義務,而撫養費的給付期限往往約定至子女年滿 18 周歲。但這是否意味著,子女一旦成年,撫養費給付就必然畫上句號?成年子女是否就此喪失了請求繼續獲得撫養費的權利?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 “奉賢法院”)近期審理的一起涉及成年子女索要撫養費的案件,引發了廣泛關注與深入思考。

        一、案情回溯:成長路上的撫養費糾葛

        原告王某陽是李某與王某的婚生子,目前正處于高中三年級的關鍵學習階段。李某與王某于 2004 年 2 月 2 日登記結婚,并在 2006 年 5 月 16 日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晶王某陽。然而,這段婚姻未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在 2020 年 12 月 30 日,經奉賢法院判決,二人解除婚姻關系。彼時,法院判定婚生子王某陽隨李某共同生活,王某則需自 2021 年 1 月起,每月向王某陽支付 3500 元撫養費,直至兒子年滿 18 周歲。

        時光流轉,如今王某陽雖已年滿 18 周歲,踏入成年行列,但他仍在為高考全力沖刺,尚未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面對生活與學業的雙重壓力,王某陽向奉賢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王某支付自 2024 年 6 月起,直至自己大學畢業期間的撫養費,且每月金額提高至 5000 元。

        二、法庭交鋒:各執一詞的撫養費爭議

        在法庭上,被告王某態度堅決,明確表示不同意王某陽的訴訟請求。王某認為,王某陽已然成年,且聲稱其擁有資產能夠獨立生活,自己已無法律義務再支付撫養費。同時,王某強調自己還肩負著贍養老人的重任,經濟壓力巨大。

        三、法院裁決:法律尺度下的理性判斷

        奉賢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撫養費的核心目的與主要功能,在于保障未成年人或雖已成年但暫無法獨立生活子女的健康成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因喪失、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等非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權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

        在本案中,王某陽雖已年滿十八周歲,但其仍處于高中教育階段,尚未完成學業,客觀上無法獨立生活。因此,對于王某陽自 2024 年 6 月起至高中畢業期間的撫養費訴求,奉賢法院予以支持。

        而在撫養費金額的確定上,法院綜合考量了諸多因素。認為原離婚判決所確定的每月 3500 元撫養費,結合王某陽的實際生活與學習需求,以及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足以維持其基本生活。故在王某陽高中階段,撫養費金額仍維持原判標準。

        至于王某陽主張的大學高等教育期間的撫養費,奉賢法院指出,從法律層面來看,父母為成年子女支付這一階段的學費和生活費,更多是基于親情和道德層面的考量,并非法律所規定的強制性義務。鑒于本案中被告王某明確表示不愿支付,法院對王某陽要求被告支付其大學畢業期間撫養費的訴求未予支持。

        四、法官說法:深度解讀成年子女撫養費相關法律要點

        (一)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能否主張撫養費?

        民事庭三級法官余亞指出,撫養費的功能在于保障未成年人或雖已成年但尚無法獨立生活子女的健康成長,其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年滿十八周歲止。對于成年子女而言,成年后應憑借自身勞動獲取收入,實現經濟獨立,原則上不應再依賴父母供養。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這里所指的 “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包括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因喪失、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等非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從我國的人情倫理及社會傳統習慣來看,多數有經濟能力的父母都愿意全力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但倘若父母缺乏負擔能力或明確表示不愿承擔,且子女已年滿 18 周歲,此時子女要求父母必須支付其接受高等教育的費用,在法律上缺乏依據。父母為成年子女支付大學高等教育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更多是出于親情與道德驅動,而非法律強制要求。

        (二)撫養費的數額、給付期限如何確定?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 49 條、第 53 條規定,撫養費的數額需綜合考慮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以及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若父母有固定收入,撫養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若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養費,比例可適當提高,但通常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對于無固定收入的情況,撫養費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者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若存在特殊情況,如子女長期患病、殘疾等,撫養費比例可適當提高或降低。

        對于成年子女的撫養費,除上述常規因素外,還需考慮一些特殊情況。例如,成年子女若患有疾病、殘疾或喪失勞動能力,可能會獲得低保、賠償金等經濟來源,這部分收入可用于抵扣其部分生活開銷;同時,離異父母可能另組家庭需撫養其他未成年子女,或已開始贍養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這些情況在確定撫養費標準時均應予以考量。在綜合權衡這些因素的基礎上,再參照法定比例確定撫養費金額。

        在給付期限方面,對于接受高中及同等學歷教育的成年子女,父母應在子女完成該階段學歷教育前承擔撫養義務;對于因患病、殘疾或其他原因導致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支付撫養費應持續至子女具備足夠經濟來源,能夠獨立生活之時。

        (三)已滿十八歲,能否主張未成年時期的撫養費?

        撫養費的請求權主體為未成年子女和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撫養費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未成年人在成長階段的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當子女成年且能夠獨立生活時,撫養費所承載的功能已喪失,相應的請求權也隨之消滅。

        不過,若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未按照離婚協議約定或其他承諾給付撫養費,且子女已成年并能獨立生活,此時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請求另一方支付此前欠付的撫養費,法院依法會予以支持。

        五、結語:法律為準繩,情與法的平衡

        這起案件清晰地展現了法律在成年子女撫養費問題上的明確界限。法律既保障了未成年及不能獨立生活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又尊重了父母在合理范圍內的撫養義務。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應始終以法律為準繩,同時兼顧親情與道德因素,尋求情與法的平衡,為子女的健康成長與家庭關系的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正如本案所揭示的,在面對復雜的家庭糾紛時,法律既能維護公平正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復受損的親情紐帶,引導各方走向理性與和解。

        中對各法律要點的解讀是否清晰明了?要是你希望我進一步結合實際案例,對某些法律條款進行更深入的闡釋,歡迎隨時提出。



        聲明: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本網部分內容可能涉及轉載或摘錄于網絡,但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經本網核實后將會第一時間做刪除處理。
        上一篇:撫恤金分配起紛爭,十二年難題一朝解!
        放荡的女人在线观看